复古浪漫!这届年轻人爱上“登报结婚”
报纸和结婚都过时了?
但还有人喜欢老派的浪漫
最近,同事蓝莓做了件很酷的事,在办公室里炸开了锅。
95后的她,居然把自己结婚的事登在了报纸上。“特此登报,敬告亲友,亦作留念。”
全文只有短短40字,但显得复古又郑重,大家一致表示很喜欢,仪式感拉满。
正准备结婚的同事,立马来问她怎么操作,决定效仿。甚至连单身的朋友都很感兴趣,说要留着经验备用。
蓝莓很快发现,自己无意中赶上了一股潮流,越来越多年轻人正在做同样的事。
打开某书,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,就增加了几百条关于登报结婚的分享。
蓝莓当时登报花了400多元,才过去两星期,同款的价格就涨了近一倍,飙升到800元,很多日期还约不到。
还有一些原本不提供结婚祝福的报纸,也趁热推出了这项服务。《西安晚报》开放预约当天,吸引了800多人前来咨询,把明年的版面都预订了。
在这个大街上连报刊亭都找不到的时代,年轻人为什么爱上了如此老派的浪漫?
01
487元登上新民晚报
纸质版的“官宣”
今年6月,蓝莓在重温美剧《老友记》时,看到主角结婚登报的情节,突然来了兴趣:现在的报纸还有这个业务吗?我为什么不试试呢?
一个月前,她刚领了结婚证,除了通知亲人和朋友,并没有举行什么特别的庆祝或纪念仪式。
蓝莓不想随随便便发条朋友圈,总觉得轻飘飘的,也不够有创意。如果能把消息刊在报纸上,肯定更有纪念意义。
她上网查了查,发现真要操作起来其实不难。网上有专门的小程序,选择想刊登的报纸,就能快速下单。
西安的《西安晚报》《西安日报》,北京的《北京青年报》《新京报》,广东的《羊城晚报》《南方都市报》……几百元的价格,就能拥有一份独属于纸质的仪式感。
启事的内容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不同风格。有文艺挂的,写“愿赤绳系定,白头永偕”,也有现实派的,誓要“共享富裕”。但蓝莓觉得,还是朴素的“特此登报,敬告亲友,亦作留念”最经典,保留了复古的味道。
最后,她付了487元,在《西安晚报》上发了声明。
见报那天,她特意蹲守在家附近的邮局,第一时间买到了新鲜出炉的晚报。
翻找了半天,终于在中缝里看到自己的结婚启事。
它被夹在各种新闻中,虽然只是一个不起眼的豆腐块,但蓝莓还是觉得意义非凡。
“有种昭告天下的感觉,让陌生人也能见证,是我能想到的最高礼仪的‘官宣’了。但因为藏在角落里,又不会太张扬,就是简简单单的浪漫。”
她随手拍了张照片发在网上,没想到炸出了身边一众不怎么联系的朋友,都来问她是怎么做到的?是不是P图?贵不贵?连单身的都心动了,问了她具体流程,留着以后备用。
父母也很惊喜,自从家家户户不再有订报纸的习惯后,他们也很久没见过登报结婚了。爸爸还调侃了一句:“你这是老上海名媛的做派呀。”
最后,蓝莓在长辈亲戚的强烈要求下,又去买了好几份当天的晚报,送给大家留作纪念。
02
示爱离婚都要登报
徐志摩、郁达夫是常客
虽然现在已经没什么人看报纸了,但在过往很长一段时间里,登报都是最正式、最有效的公示方式。
信息不发达的年代里,许多人只能通过报纸得知亲友的人生大事。
当年,宋庆龄要和孙中山结婚,遭到了全家的强烈反对,两人在日本完成了登记手续。而大姐宋霭龄,就是在报纸上看到他们刊登的结婚启事,才知道这个消息,气得想把妹妹逐出家门。
此外,报纸作为公信力、影响力极强的公共平台,在这里发表宣言,有全国读者见证,诚意不言而喻。
爱或不爱、分分合合,白纸黑字才能见真章。
民国人最爱在报纸上谈恋爱。郁达夫和“杭州第一美人”王映霞结婚时,登报知会亲友,甜蜜一时。待到婚后,两人争吵不断,有一天王映霞不在家,郁达夫以为她和人私奔,气得在《大公报》怒刊《寻人启事》,又闹得满城风雨。隔了几天,发现误会了妻子,再登一则《道歉声明》。离婚了,还得在《星岛日报》宣布“脱离关系”,“诸亲友处恕不一一函告,谨此启事。”
来来回回,频上头条,放到现代绝对要说一句“抱歉占用公共资源。”
徐志摩和张幼仪离婚,也大张旗鼓地在《新浙江报》上发布了声明,还称这是“可喜的消息”,舆论一片哗然。
父亲看到,差点两眼一黑,“拜读了你报上的大作,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。人人都说我养了个好儿子,一回国就干了件轰动全国的大事!”
而徐志摩要的就是这个效果。“我既然登报,就不会在乎别人怎么看。”虽然是“渣男”,倒也坦坦荡荡。
网络出现后,许多老派的明星仍保留着这个习惯。
1996年,张学友在英国注册结婚,回香港的第一件事就是登报公开婚讯,以显庄重。
刘銮雄更是登报的头号爱好者。2006年,李嘉欣的生日,他包下全港的报刊头条送上祝福,堪称纸质版的“刷屏”。
2016年,有关他与甘比、吕丽君的三角恋关系众说纷纭,各种谣言甚嚣尘上。他直接在报纸上刊了长长的分手声明,宣布和吕丽君已断绝关系。
可以说,报纸上的声明栏目,简直就是一部跌宕起伏的爱恨纠葛史,记载了无数风云人物的恩怨情仇。
03
报纸和结婚
都过时了吗
社交媒体兴起后,登报声明也渐渐失去了市场。直到最近,它才重新翻红。
除了价格一路水涨船高,热门报纸还很难约到。报社编辑也摸不着头脑:曾经最没有存在感的版块,怎么突然就火了?甚至有人开玩笑,“这波不会要把报刊业盘活了吧?”
别说报纸没人看,现在连愿意结婚的人都越来越少了。
两样“过时”的东西结合在一起,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。
文文就是一个总被父母吐槽“太前卫”的90后。前两周刚结婚的她,拒绝订婚宴,拒绝办婚礼,而对登报的传统,却一反常态地热衷。
“现在的各种仪式越来越繁琐花哨了,反而偏离了我们庆祝结婚的初心,还不如报纸上几十个字来得纯粹。”
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,虽然如今报纸“广而告之”的作用还不如微博和朋友圈,但它的长久性却是社交媒体无法替代的。
电子的文本可以随意修改,也可以彻底删除,不留下任何痕迹。但报纸是会永远留存的。每个城市的图书馆,都收录着往期的报刊读物,作为历史文献流传下去。
今天的年轻人,喜欢的正是这份来自旧时代的情怀。
与其说我们不愿意结婚了,不如说是对婚姻有了更多期许和要求。
就像木心说的那个“从前慢”的年代:从前车,马,邮件都慢,对待爱情的态度,也更诚恳和谨慎。
文文不相信天长地久,岁月流逝,一切都会消失殆尽。
“但也许几百年之后,会有人翻出今天这张报纸,看到我们结婚的消息。还有比这更浪漫的事吗?”
登报电话:029-87619041
登报微信:13259749107